学科队伍
发布时间: 2025-01-20 浏览次数: 295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科负责人:杨蜜 教授

1品牌与文创设计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田静 副教授

团队立足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的现实需求,依托“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研发中心”“设计实训中心”等研发平台,以品牌设计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研究对象,借助与地方家纺、制瓷、手工艺等产业的深度合作,开展企业行业品牌设计与创新性转化、服务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2包装与视觉传播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李清华 讲师

团队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现代意识,通过包装与广告传播、视觉传达快题表现、新民艺产品设计及航空礼品包装设计实践等课程,使学生掌握策划、制作、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创作及研究方法,并注重手绘表达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同时,结合计算机、摄影摄像等数字技术,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及设计作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广告与信息传播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杨蜜 教授

团队致力于探索高品质广告与信息传播效能的提升,力求实现广告创意的差异化、信息传达的艺术性以及品牌识别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受众带来更加精准、高效且愉悦的体验。研究方向包括:1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设计理念,促进健康审美观念和消费态度的形成,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研究文字与图形设计的创新应用,用数字艺术设计提升信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3围绕数字新文创、品牌新传播,推进地域文化传承创新和地方企业品牌建设。

4视觉与展示设计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王承东 讲师

团队聚焦现代城市展览展示设计发展趋势,立足视觉传达设计和展示设计基础教学及理论研究,结合现有的各种展示空间形态,以商业展示空间、展馆(厅)和会展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策展、空间、材料工艺与空间视觉的研究,解决展示设计项目实战问题。同时,紧密结合产业和行业发展趋势,对展示设计中的新媒体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与展示设计的结合、绿色低碳趋势下的展示设计进行研究,致力于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展示设计技术和策略支持。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学科负责人:崔艳青 副教授  

1影像艺术工作室(团队负责人:孙辉 副教授)

团队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短缺与培养方式单一的现实问题,以人才产出导向为目标,创新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发展理念,开展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图像处理、新媒体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1)影像技术与艺术手法;(2)影像叙事与表达;(3)动态设计研究。

2虚拟时空工作室(团队负责人:姬鹤亮 副教授)

团队围绕黄河三角洲地区虚拟空间技术的匮乏问题,利用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应用场景和表现形式,研究如何将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特色地利用虚拟时空技术,构建虚拟场景,提供沉浸式体验,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研究方向:(1)人居环境设计原理;(2)数字场景漫游

3新媒体艺术工作室(团队负责人:张敏 副教授)

团队立足于为黄河三角洲地方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借助黄河三角洲地方文化特色、地域环境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利用新媒体艺术手段记录和传承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新媒体艺术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研究交互艺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结合现代设计与审美观念,借助新媒体艺术,创作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三、美术学专业   专业负责人:董玲 副教授

1中国画创作团队(负责人:高玉 讲师

团队致力于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研究,通过中国画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和当代艺术精神。倡导中国画创作探索与实验,结合教科研任务,融合中西美术精髓,引入当代创作理念和手段,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师范品质,打造高效优质的中国画创作研究平台和师范教育平台同时,团队坚持服务社会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次获省市、国家级奖项。

2水墨创作团队(负责人:李凯 讲师

团队由水墨画创作与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专注于中国画教学与初中美术教育研究。团队通过水墨艺术形式,传达现代审美观念、情感表达和文化思考秉承“立足传统、古今结合”的科研教学理念,致力于传承中国画精髓,融合现代文化精神,注重艺术感知与表现能力的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建立个性化水墨表现意识,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的艺术人才,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

3写实油画团队(负责人:杨晨光 副教授

团队由写实油画创作与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主要从事写实素描、写实油画、坦培拉技法及油画人物创作等研究与教学,强调材料与技法的创新实验。团队注重绘画艺术传统,融合东西方艺术精髓,专注于写实油画的表现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致力于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感的专业能力与师范能力并存的复合型人才

4具象油画团队(负责人:刘岗 讲师

团队由具象油画创作与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专注具象油画研究与教学,系统研究西方具象艺术审美与技巧,融合美术技能与教育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师范能力的并重培养,通过开放工作模式,研究西方具象表现手法、艺术理论及创作规律,培养具有坚实艺术基础、科学东西方美术观及创新能力的教育人才。

5表现油画团队(负责人:关佳男 讲师

团队由表现性油画创作与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团队核心特点在于其强调油画的表现性,通过艺术夸张抽象等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按照师范认证对于教师执业能力培养要求,注重因材施教、师范能力培养等教学特色,塑造具备独立油画创作品格和教学能力艺术人才。

四、音乐学专业   学科带头人:田霞 副教授

1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团队(团队负责人:牟新 教授

团队自2016年以来持续搭建艺术教育合作联盟、共建滨州市学校美育工作研究中心、实施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协同发展项目以及山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项目等协同育人举措,与滨州市区教育局签署美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协议,成立我省首家“民乐”项目的国家级美育单位,指导农村百川小学合唱团公派德国艺术交流,育人平台、路径持续拓展。

2音乐创作团队(团队负责人:张占春 副教授

团队成立以来,创作了大量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突显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如创作《春暖中国》《士兵的高原红》等歌颂党和祖国的歌曲,创作《黄河乡愁》《红色渤海》等塑造地域特色歌曲,创作《未来有我》《追光》等多首少年儿童歌曲。截止202412月,团队发表原创作品30余首,在各类全国性歌曲征集活动中获奖100余次,多件作品获文艺精品工程奖并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播出。      

3黄河三角洲民间音乐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王兆东 副教授

团队致力于挖掘传承黄河三角洲民间音乐文化尤其对吕剧剧种进行系统梳理研究,为吕剧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积极探索传统民间音乐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途径,运用数字化、科技化手段将经典民间音乐进行数字化重现。

五、舞蹈学专业   学科带头人:舒永智 副教授

1舞蹈编创实践团队(负责人:刘青飞 教师

团队致力于创作具有时代特色和校园文化的舞台作品。团队成员包括知名编剧、导演、舞蹈编导与舞台设计专家等,共同协作,将航空科技的创新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舞台剧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潜能,加深社会对学校航空文化特色的认识和理解,在校内外演出中受到广泛好评,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2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文化研究团队(负责人:舒永智 副教授

团队深入挖掘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艺术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系统研究区域民间舞蹈文化,依托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中心、相关文化艺术研究平台、民俗博物馆等,搭建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交流平台,以传统舞蹈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主要特色,开展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促进不同地区舞蹈文化的合作交流,助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提升黄河三角洲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3舞蹈师范创新培养研究团队(负责人:窦薇 讲师

团队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音舞融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新课标要求的音舞结合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交流,共同打造跨学科的艺术教育课程,为培养高水平的舞蹈师范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研究生教育设计学科带头人:李建军 教授   研究生秘书:李永亮 讲师

1产品设计方向(团队负责人:李建军 教授)

本方向以传统工艺转化、文化创意产品、轻工纺织产品为设计对象,将艺术与工艺、创意与功能相结合,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针对黄河文化“两创”和山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借助地域工艺文化资源、学校多维航空资源和地方企业实践资源,依托文创研发团队和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研发平台,为航空、轻工、纺织、陶瓷等特色产业开展创意转化设计研发,从而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传统工艺转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工作、轻工、纺织产品设计以及山东航空主题的文化传播。

2服务设计方向(团队负责人:孙兆俊 教授)

本方向以社会创新服务和产品系统服务为主要设计对象,针对服务开展的流程、系统和组织架构等方面,通过与多方利益相关者协同共创,实现人员、场所、设施、信息、媒介等要素的综合集成,实现服务提供、服务流程以及服务触点的系统创新,从而提高服务体验、服务品质和服务价值,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公共美育、康养医疗、航空产业、政务管理以及商业消费体验等相关领域。

3传达与媒体设计方向(团队负责人:杨蜜 教授)

本方向以航空文旅、信息传达为设计对象,针对航空产业与文旅产业交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依托学校航空平台所形成的多维文旅资源,聚焦信息交流与沟通,以及多种媒体技术的互渗与结合,开展传达与媒体设计,从而推动黄河文化和航空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和创新性发展。






版权所有:山东航空学院艺术学院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7012503号-3

学校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联系电话:0543-3190044 邮编:256603 电子邮箱:bzxygyj@163.com 学院网址:http://www.sdua.edu.cn